顯示具有 俱乐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俱乐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一个乳腺癌患者19年的辛酸奋斗史

  [收藏]
2013-05-14 09:40
标签:
艰难痛苦的岁月  奋力拼搏的历程
          作者:李洪涛  乳腺癌  写作时间:2000

  七年了,在与癌魔奋力拼搏的七年中,我尝尽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艰难与痛苦。在贫病交加生存无望的绝望中,我得到了亲朋好友的帮助,特别是在桂林市抗癌俱乐部这个特殊温暖的大家庭里,在俱乐部负责人和病友们的关怀开导下,使我在绝望的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前途,增强了与死神搏斗的决心、信心和勇气。通过练郭林健身法,终于把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了,而且长胖了十多斤。这全归于桂林抗癌俱乐部集体奉献的功劳。
   我是1993年诊断为乳腺癌的。在这之前,我守候在患细胞萎缩,神志不清,屎尿失禁,瘫痪在床的父亲床前已整整三年(父亲是高级教师,因母亲去世思念和悲痛过度而患病,我丈夫1982年另寻新欢而离弃了我和儿子)。我一个人要上班;要照顾床上的父亲,还要管教儿子的学习。家里的一切重活如:买米、买煤、修自行车、修补房屋、煮茶弄饭、洗衣、缝缝补补.....等等,统统是我一个人咬紧牙关默默地承担。那种日子真是苦不堪言;艰辛、紧张、压抑、焦急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我默默忍受了三年,身体终于垮了。19936月经医院检查发现我得了乳腺癌。为了不影响儿子考大学,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拖了三个月,等儿子考完高考,把他送去北京我姐家等候录取通知。同时也把父亲送去我弟弟家,解除后顾之忧后,于823日我才去住院。在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我本该在医院好好休息做好手术前准备,但为了儿子录取大学的专业问题,迫于无奈偷偷跑出医院办事。直到第二天早晨8点多钟才气喘吁吁地赶回医院。当时医生非常生气的说:“李洪涛你不要命了!今天动手术,像你这样神色不宁的样子,心脏血压都不正常,谁敢帮你做手术?今天不做了!”为了赶时间快些出院照顾父亲,我苦苦要求下,医生才同意,但要我在“情况说明”中签字,出来问题自己负责。当时正是8月三伏天,热得要命,我赶到医院时全身已被汗水湿透了,又热、又累、又饿、又渴,想喝口水护士都不让,只得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走上五楼手术室。看到别的病号去手术室,家属们前扶后拥地包围着,安慰着,搀扶着,我心里真感到有种说不出的孤单、辛酸和恐惧(因父亲长年卧病在床,我上班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单位没扣我一分工资,领导对我够照顾了,故我不好意思再麻烦他们,所以手术前,也没告诉。在全麻之前,护士说我没有一个亲人在场不行,这才把我单位和我弟的电话号码要去,然后我被全麻,什么都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正是晚上11点多钟,单位领导已走,我弟坐我床前,两眼红红的像是哭过。后来我才知道,手术时我的血止不住,血压突然下降,心跳微弱,正下病危通知,差点死在手术台上。因为我工作长年接触化学药品造成血小板减少,弟弟看到台下手术台的我,脸色灰白,跟僵尸一样可怕,他忍不住哭了。我得知我弟为了守候我竟丢下父亲一个人在家,急得我赶快把他赶回去,并吩咐他以后不要再来看我,照顾好老人家,不要我有后顾之忧,我能一个人在医院安心养病就满足了。手术后最艰难痛苦的三天,我都是一个人熬过来的。自己打水、洗衣、打食堂的饭.....因活动过多,伤口流血不止,血水足足流了一个星期才止住。别人一个星期就可以拆线了,我却20多天才能拆线。医生护士都说我不要命了,奈何?我一个人硬是在医院熬了两个多月。这两个月中,我都是吃米粉和食堂的饭度过的。手术后,连鸡汤都没有尝过,更不用说别的营养品了。一出院我又去熬夜守候病床上的父亲,(我弟是开车的,要跑长途不能长期照顾)。我半年后去复查,发现肿瘤已转移到后腹膜,于是又住进医院进行大剂量化疗(是常规化疗量的三倍)。化疗使肝脏、心脏、肾脏遭到破坏,全身走胆黄黄的,白血球只剩800,骨髓抑制,免疫功能地下。当时我一个人住在消过毒的隔离病房。化疗时一个人睡在床上连倒水都无人帮忙,熬到下午2-3点钟打完吊针,又饿、又吐、心里乱翻,全身打颤,连站都站不住,碗也拿不稳。勉强下床吃食堂中午送来的已冰凉了的又冷又硬的饭菜,边吃边吐,哪里咽得下喉?那种滋味比死了都难受。那种痛苦真叫人不想活了。老实说我那时真动了跳楼自杀的念头,因放心不下老父亲和儿子才强忍下来。化疗期间如果我弟开车外出,我再难受也要待打完吊针后赶回去熬夜守候病床上的父亲,帮他洗屎尿、抹澡、喂稀饭......直到19948月父亲去世后,我才得安定下来养病,才有时间思考自己的病情。
当我得知自己的病情是远距离转移,癌细胞已扩散,最多只能活三个月到半年时,我心灰意冷,心情阴沉,连看到天上的太阳都感到是灰色的。街上热闹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景色都与自己无关了,这个世界不属于我的了。我在家中写好遗书留给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然后睡在家中不吃不喝,只想快些死去。我睡了两三天都不见死,饿得难受,很想吃肥肉。我想何必难为自己呢?既然没死,想吃就吃吧,于是跑去街上那家最好的卤味门市部买了两斤多叉烧排骨回来吃了个饱。大吃大喝了两三天精神好多了,竟然能活动了。走进七星公园,看到好多癌症病人在练郭林健身法,跟他们一谈,才知道他们中间有许多人的病情比我严重。年纪比我大的人都不肯放弃生命,都在与死神拼搏斗争。在病友们的启发、开导、关心下,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了,唤起了我求生的欲望。于是我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像抗癌勇士们学习,与癌症作坚决的斗争,把生命从死神中夺回来。从此我参加了桂林市抗癌俱乐部,学习郭林健身法。
   我把学郭林健身法当作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来做,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动作准确,不但要掌握功法还要明白功理。比如,两手摆动为什么一定要一个手到丹田,不能高也不能低?另一个手到跨边裤线旁不能前也不能后?点步功为什么一定要用大足趾肚的大敦穴点在另一个脚内侧中间离开6-7厘米的地方,而不能像蜻蜓点水一样快?要点住稍微停留一下,其目的何在等等......我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知道什么样动作叫正确,才能有效地做好郭林健身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我把郭林健身法的书反复看了几遍,每从头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对问题理解得更透彻。回到家里还要对着镜子照着书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此外我又托人去北京八一湖拜师从头学起。我曾于1996年两次到北京找老师纠正动作。三年之内每天按规定扎扎实实练完所有项目,包括手脚棍动,每天功时不少于5个小时。结果奇迹发生了,我的病好了,后腹膜的肿块不见了(当然化疗也起来作用),我现在病情稳定,食量大增,睡眠很好,思想开朗,而且长胖了十多斤。
  我现在练健身法,反应感特强,越入静反应感越强,做三开合时感到气在转,做升降开合时左右手心有股滚烫的热气往外串,吐完音两眼充满眼泪......老师说这是经络通了。总而言之,我练功的效果特好。
   在抗癌俱乐部这样的大家庭里,我感到特别温暖,心情特别愉快,病友们互相之间都非常亲密友爱,只要谁有苦难,大家都非常关心,乐于助人。记得有一次我发40度高烧,几天没去公园练功,原老师,唐老师和病友们很挂念,买了水果来家里看我,安慰鼓励我,给我送来无限的温暖,给予我信心和勇气,当时我经济非常困难,病后每月只领150元的劳保生活费,扣掉房租水电费只剩90元。这90多元是我和读大学的儿子全部生活费,真是贫病交加。我厂正停产,职工全部下岗,医药费没法报。单位同事们在几个月没有工资的情况下仍然给我募捐了800多元,我中学时的同学得知我贫病交迫为我募捐了4000多元。我治病花去了6万多元,我姐弟已是倾囊而出地支援我了,能借的我都借了,能要的我都要了,再也不好意思求人了。我这次高烧退后一直咳嗽不止,因无钱看病越拖越重,咳了两个多月都不见好,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想到如果转到肺里再也无钱治病了。
俱乐部领导唐影主任和老师们知道我的情况后,很关心,特别开会讨论研究我的问题。唐主任毅然决定从俱乐部仅有的一点活动经费中抽出钱来给我照X光片,检查和治疗。虽然我不好意思要,但唐主任这种雪中送炭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热泪盈眶,感激不尽,终身难忘!所以说我们抗癌俱乐部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大家庭,这一点也不夸张。它不但给人温暖,更重要的是给在绝望中的病人以光明,使我增加求生的勇气和决心。一个癌症病人不管亲朋好友怎么开导、劝说、安慰都无济于事,思想仍然悲观、消沉。可是一旦来到抗癌俱乐部、在病友们的开导、启发、鼓励下,不出几天就开朗,高兴,信心十足起来,从悲伤,消沉,压抑的阴霾中走出来。这是任何人,包括社会、亲人、心理医生都做不到的。所以我说抗癌俱乐部是我们温暖的家,它给癌症病友指明了胜利的道路和奋斗的目标,在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下,群策群力,在与癌魔做不屈不饶的艰苦斗争,终于战胜了癌病魔,把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了。在我们这个特殊群体里,谁能看得出他们都是癌症患者?这与俱乐部的负责人唐主任、原老师、唐老师的不辞辛苦,不讲报酬,任劳任怨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后记:李洪涛阿姨现在活得更加潇洒自信,每天在桂林七星公园锻炼身体,而且非常热爱小提琴和二胡,他的儿子结婚了,现在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孙女,让我们更加祝福她吧.....

GuolinQigong@上海癌症康复学校 走过15年不凡路 这里的“文凭”,是第二次生命

郭林和郭林新气功引发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医学革命 - 39健康博客 blog.39.net/guolinqigong/a_15864849.html 轉為繁體網頁 2013年5月16日 - http://blog.39.net/guolinqigong/ [订阅] ... 练郭林新气功,奇迹般的治愈了癌症,涌现了一大批象高文彬、于大元、朱邦本、袁正平、邹淑君、唐伶俐…

网易博客欢迎您-郭林气功 guolinqigong.wap.blog.163.com/.../blogDetail.do;...guolin... 轉為繁體網頁 2010年2月2日 - 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说:“郭林气功是癌症康复的灵魂”。

袁正平:我是新婚第七天被查出患有淋巴肉瘤的,可以说是从洞房进了病房。医生诊断我的病程已经到了第四期,肿瘤已经侵入了髋关节。当我得知自己可能活不过一年的时候,感觉就像被判了刑一样,精神一下子垮了。我蒙着被子大哭了整整一个下午,脑子里都是当时流传的“是癌治不好,治好的不是癌”之类的话。 正当我沉浸在痛苦中的时候,我们单位的工会主席来看我,他是位残疾人,一条腿高位截肢。我记得那时是冬天,可他走进我病房的时候却满头大汗。原来,那天病房大楼的电梯没开,他是拄着拐杖靠一条腿爬上6楼的。我被他深深打动了,望着他的背影,我忽然意识到,与其这样哭着等死,不如好好活下去。 后来,我读到了柯岩的一篇报告文学——《癌症不等于死亡》,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就这样慢慢地从恐惧与消沉中走了出来。

我们俱乐部创办的癌症康复学校在开课时,告诉病友的第一句话就是:“忘记年龄,忘记病痛,要学会笑。”我们还建议病友给自己制定一份康复“1年计划”、“3年计划”和“5年计划”。 第一年最关键,我们鼓励大家要“与世无争,争口气;一无所求,求生存”。我还记得我得病第一年时,连续40多天高热不退,我反复地对自己说:“我不能死!我还没去过北京,我还没坐过飞机呢!

 1989年,袁正平创立了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周佩跟随袁会长第一批加入了俱乐部。

 “中国式抗癌”,路该怎么走13-解放周末-解放日报 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content_1159730.htm 轉為繁體網頁 2014年4月18日 - 袁正平1981年罹患癌症,1989年发起创建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后 ... 袁正平:我是新婚第七天被查出患有淋巴肉瘤的,可以说是从洞房进了病房。

 市癌症俱乐部会长袁正平拓展生命的光彩 - 解放声音 - 东方网 jfdaily.eastday.com/j/20070328/u1a275844.html 轉為繁體網頁 2007年3月28日 - 查出患晚期淋巴癌那天,正是袁正平新婚第7天。袁正平在积极寻找医治良方的同时,结交了一批有着相似命运的朋友。经常聚在一起练练气功、锻炼 ... 展望生命艺术团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view/7167190.htm 轉為繁體網頁 2011年7月30日,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与上海展望集团董事长罗正年 ... 总导演是大家敬重的俱乐部创始人和灵魂人物——袁正平会长,一位晚期淋巴癌 ... http://shcrc.cn/webs/upfile/200811/2008112152169999.jpg <解放日报>2008-11-14 上海癌症康复学校走过15年不凡路 这里的“文凭”,是第二次生命 采写/本报记者 林颖 顾学文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老师和学员都经历相似的磨难,饱尝病痛的煎熬,徘徊在生死边缘。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它授予学员们的“文凭”是第二次生命,教会学员们的“技能”是向生活微笑。 15年风雨兼程,这所学校展现着一个个生命奇迹,荡漾着一幕幕人间真情。 记者走进上海癌症康复学校,正逢第64期学员入学仪式。 舞台上红色的幕布拉开,喧天的锣鼓敲起来,欢乐感染了整个会场。当人们被沸腾的仪式吸引时,一连串的惊讶也接踵而来—— 把锣鼓敲得震天响的,是肺癌病人;走出时尚猫步的,是乳腺癌病人;动情朗诵的,是切除声带的喉癌病人;舞棒弄剑的,曾是肝癌病人。接着,几位“抗癌明星”款款走出,自信从容,讲述起抗癌故事…… 台下,刚入学的新病人被触动了。 癌,这个可怕的字眼,在这里淡化了,轻松了。入学第一天,彷徨、忧郁、怀疑,在这些复杂的表情下,学员们的脸上闪过患病以来的第一丝光亮。 这里,能改变什么? 历程:辗转流离,学校有了自己的家 一身鲜红的西装,身材颀长,声音甜美,刚主持完入学典礼的周校长,一回到办公室又开始忙碌起11月16日康复学校15周年的校庆活动。 很难相信,她是一位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的癌症病人,从发病到现在,她已经活过了19个年头,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今年19岁了”。作为康复学校的创办人之一,也是康复学校的第一期学员,周佩的心与这所学校紧密相连。指着15年里历届学员的名单,她的手指有些颤抖。 1989年,袁正平创立了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周佩跟随袁会长第一批加入了俱乐部。 “那时我们调查发现,在完成手术与化疗之后,随着病情的稳定,家人亲朋的关爱开始减少,很多病人也因为治疗告一段落而开始放松下来,这时候他们就开始胡思乱想,最终往往会选择自暴自弃。”周佩回忆说,“这些病人需要有人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人生信念。” 1993年,周佩和袁正平等人拼凑了10万元,注册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由癌症患者自己创办的康复学校。第一期有47名学员报名,在一起交流吃什么药,怎么治疗。 当时的华联制药厂将会议室腾出来给学校做教室。后因人事变动,学校很快“流离失所”。 “我们去问学校借教室,但他们都不愿意借给我们。一些学校负责人说,如果家长知道我们把教室借给癌症病人用,就都不把小孩送来读书了。”最后,康复学校勉强落脚在市工人文化宫露天阳台上的一间简易房里。 经济浪潮的涌起,再次“冲塌”了校舍:文化宫要把房子租出去做舞厅。学校再次辗转。 1996年,癌症俱乐部的一场《生命之光》报告会,让上海慈善基金会会长陈铁迪感动得流下眼泪。她对袁正平、周佩说,你们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周佩说,学校只想要块立足之地。两个星期后,陈铁迪回复他们,浦东有7座小别墅,你们要不要? 周佩激动极了,马上赶到浦东联洋社区。那时候的联洋还很偏。7幢小别墅,远看很漂亮,白墙红顶,走近才发现,野草长得比人还高,门一开,一股霉气扑来,地板一踩就酥,天花板都是漏洞。 “要,只要是地方我们就要。”周佩带头捐款,同时求助社会,总算有了笔钱将7幢小别墅重新装修,辟出教室、厕所、食堂等设施。1998年4月,康复学校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谁知,刚安顿两年,一条开往浦东机场的大路要通过这里,学校再次面临搬迁。“我们急坏了,只能再去找陈铁迪会长。在陈会长的帮助下,我们终于落户在现在的这幢楼里,学校再也不用到处流浪了。” 蜕变:生病以来,第一次笑得那么真实,那么彻底 在康复学校,“过来人”怎么带领“后来人”走出绝境? 一位名人说:“假如你失去了金钱和财富,那么你失去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假如你失去了名声和荣誉,那么你失去了生命中的大部分;假如你失去了信念和勇气,那么你便失去了生命中的全部。” “癌症致死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被自己吓死的。所以信心是最好的药方。”开学第一天,周佩在给学员们上团队组建课时说,无论你是老板、干部、经理、教授还是下岗工人、普通百姓,来到这里首先请忘记自己的年龄,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的疾病。 在团队组建课上,周佩让学员们为自己的小组起名,患妇科癌症的小组叫“杨门女将”、“铿锵玫瑰”,患肺癌的叫“肺飞队”、“肺腑之言”、“同呼吸,共命运”,患胃癌的叫“胃了明天”、“胃好,明天更好”,患肠癌的就叫做“直心肠”……名字五花八门,起得出人意料的好。“起完名,学员自己看了都大笑起来,原来可怕的癌症也可以拿来幽默一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请来一些“抗癌明星”给新学员讲述自己与疾病斗争的故事。这给很多学员巨大的鼓励。有位学员上完第一个星期的课,就回家对女儿说:“孩子,妈妈死不了,你看袁会长,结婚7天就发现得了淋巴癌,他不是都活了28年?!” 一个普通的游戏,也能鼓舞学员从心理上站起来。 一根软吸管能戳进生土豆?每个学员都说这不可能。于是,老师把软管一头堵住,利用加速度和软管里的空气,狠狠插下去,扑的一声,软管就戳进了土豆里。“我们要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很多人认为癌症不可能治好,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好好地活下来了。”周佩说。 学校还教会学员重新自立。“很多学员生病以后,像大熊猫一样被家人包围起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到了这里,我们告诉他们,要学会服务自己、服务他人,我们的老师、后勤服务人员也都是癌症患者,这里不是宾馆。”周佩说。 在《赞美大师》课上,老师鼓励学员开放心灵,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优点,把最美的词句献给同桌、同组、同班的病友,学会赞美自己,赞美他人。 “上完这课,有的学生说,生病后人被折磨得一塌糊涂,不敢多照镜子,现在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很美。有一位学员收到了别人七八张的赞美卡,像孩子一样开心了好多天。”任课老师李辉告诉我们。 在教《感恩的心》这首歌的手语时,李辉发现,几乎每个学员都非常投入。“有一位老先生得病之后,脾气变得很暴躁。学完手语歌回家后,他拥抱了自己的老伴,还做了一个‘我爱你’的手语,老伴开心地打电话告诉老师。” 有的学员问老师能不能“留级”?老师笑着说,以后有机会让你做“博士后”。 情怀:付出为了回报一个美丽的生命 没有政府拨款、没有办学经验、没有样板示范,在探索癌症康复教育的过程中跋涉15年,不得不让人惊叹这所学校顽强的生命力。而撑起这所学校的,都是从患者到康复者,再从康复者到志愿者的老师们。 打开周佩的博客,时常会被她动情的讲述模糊了双眼。 “我的第一次生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诞生,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我的第二次生命和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一起成长,整整十八年了。一场大病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同时也转换了我的角色。” “开始几年,我任副校长工作,为筹集资金、落实生源、寻找场地、聘请教师、编写教材和走访患者等,和病友们一起化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确实是又苦又累。没人要求我们这么做,但我们却觉得非常快乐,因为终于又找到了事业的根据地。” “办癌症康复学校,还常常遇到歧视。在户外锻炼身体时,有的人跑来赶我们,说癌症病人呼出来的气息有毒;买东西时,人家一听是癌症病人的钱,碰都不肯碰;出去谈业务时,一听说是癌症康复学校,都笑话说这是什么学校?” 同事朋友们常常劝周佩珍惜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做点正经事。有人笑她傻,放着有丰厚报酬的工作不做,到这里来干经常要“倒贴”的苦差。 这些没有动摇周佩。 “没有俱乐部,没有康复学校,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做这些是为了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给后来者点燃希望的灯。” “在每一次的开学典礼上,当学员们举起右手宣读抗癌誓言,高唱《康复学校之歌》时,我都会激动不已;在每一次的结业典礼上,当学员们讲述人生新的希望时,更让我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只要看到一批批学员带着信念,重返生活,即使再疲倦困顿,周佩就会更坚定,更坚持,更坚守。 和周佩有着同样情怀的还有许多学校的志愿者: 班主任徐玉珍,康复后十几年来,她和每一期的学员吃住在一起,关心每个人的生活细节,比患者的家人还细致。 陈爱莲,69岁的老人,俱乐部的第一批会员,服务学校已十五年,每天住在五人一间的宿舍里,负责近百号癌症康复学员的后勤保障:每位学员的中药,她都不会搞错;哪天的豆浆喝起来淡了,她就知道豆浆机要修了。 于师傅,56岁的特级厨师,烧的饭菜几乎没有学员不喜欢,曾有几家大公司要“挖”他,许他五六千的月薪,但他还是坚持留在学校拿千元月薪。 …… “作为过来人,我们对学员遭受的心灵和肉体上的创伤感同身受。三个星期的相处,不仅是一种缘分,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灵魂的对话、一次大爱的传递。我们要用真诚的微笑给学员留下一个家的感觉。”周佩深情地说着。 。2003年,学校被列为WHO(世界卫生组织)上海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心实验基地,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上海最爱欢迎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二OO四年入选《中国民办名校录》 学校接待过来自日本、欧美、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慕名前来的患者,也走到世界各地与那里的癌症康复组织进行交流,走进学校、工厂、机关、医院,甚至监狱作报告,和健康人一起探讨生命的意义。 专家门评价说,这是一所锤炼生命质量的学校,一所重塑生命希望的家园,一处浇灌人性之美的绿洲。 新生:只要活着对别人有用,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经历过死亡考验的人,更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只要活着对别人有用,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这所学校传递的,不仅是与命运抗争的求生的信念,更是将自己的生命投入更多人的幸福中去,重塑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温暖动人心扉,改变也是惊人的。 一位79岁的患者对老师们说,进了学校,老师摸着她的头,给她梳头,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对待过她。 一位数学老师的爱人说,他的妻子自从生病以来,就没有笑过。进学校一周后回到家里,妻子竟然有说有笑,还对着镜子做手语。虽然妻子最后还是离去了,但是,至少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她是快乐的。 一位画家时不时地进周佩办公室,和她商量事儿。周佩说,他负责设计、编撰校庆画册。这位画家脸上焕发的精神劲儿,一点看不出也是位癌症病人。而来学校之前,这位艺术家自闭了整整一年,谁也无法走进他的心灵,什么事都引不起他的兴趣。现在,这位画家是校友会的活跃分子,做了很多志愿工作。 还有一位外号叫“小草”的学员,毕业时,拿着红十字会颁发的的遗体捐赠证书兴冲冲地来找周佩,她说她终于实现了愿望。握住她那瘦弱的手,看着这张证书,周佩的泪水下来了。“小草”拥抱着周佩说:“周校长,别难受,为我高兴才是,这是我仅有的奉献能力,也是我最大的愿望啊……”2008年的春天,“小草”走完了她的人生,也将她的生命延续到另一个生命上。 采访结束时,也是64期学员的结业演讲,题目是“我的希望”。每个人脸上焕发神采,与进校时判若两人—— “我的目标是,争取先活三年,看到我儿子上大学!” “要多为别人想,多为别人服务” “我要换个活法,活得更加精彩!” “五年以后,我能将绿色的校徽换成一枚红色的徽章,加入老师们的队伍,也成为一名志愿者。 “10年以后,我们相聚这里,一个也不少。” ---------------- 《新闻记者》1991年第02期 作者:高慎盈 用真情拥抱生活——采写“癌症患者俱乐部”的前前后后 用真情拥抱生活——采写“癌症患者俱乐部”的前前后后 作者: 高慎盈 单位: 解放日报《人民广场》专刊 关键词: 癌症患者,俱乐部,人民广场,拥抱生活,解放日报,上海市,郭林新气功,集体心理治疗,研讨会,采写, 出处: 新闻记者 1991 年 02期 摘要: 去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召开别开生面的研讨会,许多编辑、记者畅谈了自己采编工作的体会。解放日报关于上海 “癌症患者俱乐部”的报道,早已为全国通晓。组编这一报道的是解放日报《人民广场》专栏责任编辑离懊盈,他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很大兴趣。《用真情拥抱生活》一文,就是他根据发言整理而成。 正文快照: 请看: 一在新闻出版界,引起了连锁反应:福建、户东、北京、江苏、吉林、哈尔滨、新疆、香港、澳门l台湾等地的报纸杂志,先后转载了《人民广场》专刊的有关“癌症患者俱乐部”的报道;新华社、中新社记者,采写了好儿篇通讯;《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特地来沪采录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立体声专题节目;北方一家出版社特请作家来沪深入采访,表示要尽快成书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一本《“癌症患者俱乐部”纪实》,_己经付印.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特为这本书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 一在影视文艺著名青年演员为癌症:上海十位义演之举,受到了』跨越时空的问候 上海癌症患者俱乐部一这个一年前尚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自解放日报《人民广场》专刊于1989年11月7日首次披露并连续发表系列报道以来,其引起的社会反响,用“久久回荡:这四个字......(本文共计5页)

吐音功咳出来脱落的癌细胞-谈谈郭林气功的神奇功效 - 王乃慈,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副会长,上海市郭林新气功学会气功师

《上海档案(Shanghai Archives)》1992年第03期 作者:圣孩 气功师和他的学员档案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网 收藏 推荐 老先生的名片上写着:王乃慈,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副会长,上海市郭林新气功学会气功师。 环视这间因堆满各种资料、图表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而显得拥挤的寓所,可以感受到主人晚年生活的繁忙、操劳与充实。 床下.擦满老人数年教授郭林新气功所积累下的学员档案。 “可以看看吗?”我问。 “可以。”老人当即弯腰拱背,拖出其中的两挥,翻检片刻,抽出其中的一迭递给我:“这是近期我在静安公园和淮海公园教授的两期学员的档案材料。” 厚厚一迭,足有上百份,一时难以看出名堂,我提出借阅,“行吗? “行是行,可别弄丢了,这些材料还要派用场。” “一定,”我言之凿凿。 话题随之而转移— 1982年4月,尚未退休的机械工程师王乃慈,在工作现场突然发病:随着一阵恶心,“哇”的一声鲜血从口中喷射而出,溅满一地,浑身顿觉冰凉,“扑通”一下栽倒在地.人事不省…… 等到苏醒,他已躺在市一医院的急诊间里。一直守在他身边的医生正待趋近询问,殊料又是一阵五内翻搅,王乃慈隐忍未果,大口的鲜血再次喷溅而出,染红了躲闪不及的医生的白大褂,房间里顿时弥漫起刺鼻的血腥味. 半小时后,这样的大吐血再次出现…… 神思昏朦中......(本文共计3页) 吐音功咳出来脱落的癌细胞-谈谈郭林气功的神奇功效 人们在患癌症后,经中西医诊断已属晚期,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就有一种想法:“去练郭林气功试试看”。因为大多数人不大相信气功结合中西医疗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找上门来要求学郭林气功的患者,大多已是“重病号”。但二十多年来随着郭林气功的普及推广,学练郭林气功的人已超过200万,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那么,郭林气功为什么能对癌症和难以治愈的慢性病有特殊的疗效呢?其实也没有什么秘密。能做到以下几点,疗效就出来了。郭林气功就是一句话“谁练谁得益”。 一、郭林气功最大的特点是在练功时的呼吸要“吸吸呼”。为什么要二次吸、一次呼呢?除了能扩大肺活量外。最主要的是增加氧的吸入,吸吸呼肯定要比一吸一呼,更能提高氧的吸入量,据测算可增高2-8倍。如果我们采取三吸一呼,则非但不能增加氧的吸入,反而导致呼吸延长,二氧化碳大量排出,必然会导致机体大脑缺氧,产生晕厥和呼吸性碱中毒。 “癌细胞”还有一个名称叫“厌氧细胞”,是讨厌氧气的。国外治疗癌症常将患者送入“高压氧舱”用以控制癌细胞的增生,专家一致认为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分裂繁殖与氧分压、醣含量温度有一定关系,提高氧分压时肿瘤细胞的分裂就减慢,故新鲜空气中大量氧的吸入对癌细胞的是不利。郭林气功的吸吸呼,患者无需进入高压氧舱,清晨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免费享受着大量的一级新鲜优等氧气,不会造成氧中毒,却能控制癌细胞的滋长。 华山医院港口分院院长李培耘,是一名内科肿瘤专家。1995年2月患左肺癌而行手术切除,术后五次化疗,体力十分虚弱。CT复查纵膈内仍见病灶肿大的淋巴结。肿瘤医生建议他继续放疗,后因体力极差而未进行。出院后用中药调理及学练郭林气功二、三个月后;自感体力恢复很快,胃纳改善,面色红润。六个月后CT复查,医生惊讶地发现原左纵膈病灶肿大的淋巴结消失了。李院长说他是一名西医,过去一直对中医中药的看法有保留,对气功更不用说了。现在切身体会到中医药和气功的疗效。他的话使新病员很受鼓舞。 二、郭林气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双手“导行回丹”“高跷脚尖不走八字”。郭林气功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内涵和根据。一个人身上的经络结构,主要有十二条正经,十五别络,还有奇经八脉就构成了人体全身的经络系统的主干。郭林气功的每节动作创设,都是从这个理论出发的。 中医有个说法,即“阴阳不调”会造成疾病的产生。我们中丹田属于阴经,二胯旁的环跳属阳经。郭林气功的导行回丹双手摆动,来回于丹田和环跳之间,每走一步导行回丹一次,也就是调正阴阳一次。在气感充盈状态下,练好一套郭林气功,调正阴阳达千百次,几个月、几年的坚持锻练,不断调正阴阳,我们的病情,自然而然便恢复正常。 走功之后产生的大量内气充丹田,丹田气充盈了,通过丹田气化输布全身,这叫原气归身。我们郭林气功练好后,甚至发生病灶部位会有感觉,请不要害怕,这是好现象,说明你已练出了大量的内气,在你全身经络脉道里流畅,但是走到你的病灶肿块,或手术被割裂过的经络刀疤的地方,就通不过去。因此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内气消失后又恢复正常,所以我们年复一年地坚持锻炼,内气在你的病灶部位天天进攻疏通,有朝一日,病灶变小了,病灶消失了,刀疤的经络也就重新疏通了。 “高跷脚尖”就是脚跟先着地,这叫调动肾经,因为脚跟中央就是肾经,肾是先天之本,所以每走一步就轻轻刺激一下肾经,激发肾经的经气,达到强肾固本。“不走八字”,根据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里讲的“阴跷动,诸脉通”的观点设置。阴跷阴维在内踝的脚跟下,阳跷,阳维在外踝下面。不走八字就能激发调动阴阳二跷二维的气血,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的阴阳平衡。 就凭以上几点,再配合郭林气功其他功法曾治愈许许多多肿瘤病人和各种慢性病员。 十七年前一天中午,我突然发生喷射性大出血,血从口喷出来,急送本市某大医院,继之二次喷射出血休克过去,那时我爱人正在外面工作,待找到她时已是傍晚时分,当时我眼睛睁不开,有话讲不出,但头脑还清醒,只听见医生在问“你是不是他家属,你要做好准备,这个病人今晚可能不行了。”随之开出病危通知。我在想上午还在上班,下午要走了,在死之前的一切问题,还没来及想过,这真太突然了。某大医院将我转送劳保医院——北站医院,一推了之。但是北站医院,还是负责抢救开刀,将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是手术后情况不容乐观。诊断是“胃癌”,癌细胞已侵入至膜层,淋巴已广泛转移,属晚期病人。医生与家属订立了攻守同盟,告之以胃溃疡,出院后的药物均是抗癌药,那攻守同盟也不攻而破了。怎么办呢?1982年正好郭林老师第一次在上海传授郭林气功,就“死马当活马医”从不信到全信,一练就是17年,而且跟我的学员逾三千。 1996年我以上海市郭林气功学会主任身份,参加市气功康复协会学术会议,事有凑巧,遇见了回21代传人王泰东教授,他正是17年前为我抢救开刀的医生。他当时一愣,嘴上虽没有说,我想他一定会说:“咦!你怎么还没有死”。王教授今天才讲了实话:“你当时的病情的确是十分严重”,现在我听来也不害怕了。 郭林气功还有一个吐音功。运用发声器官。在气功状态下,按功法吐发特定的声音,在气功状态下的谐振,反馈到体内,产生相应的共振,达到对脏腑的按摩作用。这种共振可以刺激五脏六腑,激发脏腑的精气,疏通肮脏的经络,调和脏腑的血气,调节和改善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个功法对上焦病更显疗效。 连云港有位商业学校校长叫张海清,患肺癌不能手术,在上海学练郭林气功后,返回故里练功不缀。一天在练吐音功时突然剧咳不已,以致呛出血来,并感到喉头哽塞,张大嘴用力再咳,竟吐出两粒花生米大小的块状物,经化化验竟是凝聚成团的癌细胞。再行体检,原先的病性竟不翼而飞。他大喜过望,继而又困惑不解。吐音功难道有这等神力,能将癌细胞排出体外。 接张来信,我亦感困惑,从医学的角度,癌细胞不可能从食道或气管排出,但眼前的现象也无法解释。 然而,同样的现象在立信会计学校一位教师身上再度出现。这位教师在公园练吐音功时,同样咳出一团花生米状的癌细胞。 奇怪!当一种现象在特定前提的制约下,重复出现时是否就兆示着一种规律、一种必然?结果推导原因,是符全逻辑思维的规则的,然而吐音功能否同“花生米”构成因果链呢? 迄今为止,气功的玄奥尚得不到科学的解释,眼前的现象也不是那么容易弄清楚的,只得作为“悬案”搁置起来,也许将来会有说清的一天,但就在去年年底,这个答案终于出来了,就是那位华山医院港口分院院长李培耘医生,获悉了这个悬案后,经几个月的详细分析推敲,终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他说,癌细胞的从口中呛出来是可能的。但一定要有三个条件:1、癌细胞一属于鳞癌,因为鳞癌最容易脱落。2、癌细胞要属于“中央型”,它凝聚在器官的内侧:3、一定要练郭林气功的吐音功,通过长期的吐音练功产生的共振,对脏腑进行按摩作用,激发了精气,调和了气血,疏通了经络,促使脱落细胞的排出。 我认为这样的分析,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符合一定的逻辑。他说你如果发表论文的话,我可以为你签字。 此信息为真实信息,转载,属实。 “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经典的病例,事实说明,确实有不少中晚期癌症患者,在被医院判为“死刑”后通过练习郭林气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郭林气功确实疗效显著。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原会长,北京肿瘤医院原院长徐光炜教授